一、人生裡總有一些烏焉成馬般的朋友,你隨時都可能錯過他們,但他們卻記得你是誰,彷彿因此就虧欠他們一種恩情(但關我屁事啊啊啊)。最近臉書多了一些朋友或追蹤,覺得有些話可以事先說在前頭讓我們互相傷害。
二、就是我每天都會發很大量、很大量的廢文,很大量、很大量我想傾倒出來的話語,所以如果你是因為我曾轉錄過的什麼好文章,或被我曾寫過的什麼所吸引而來,請你務必要認清楚臉書就是我的垃圾場,允許一切垃圾落地;如果你無法接受,可以加我臉友但取消追蹤。惟個人認為這沒有什麼意義,刪了我我壓根不會怎麼樣。且刪掉一個人的臉書不代表你們在現實生活中就不可能擁有良好的關係。──有時候人跟人之間能夠維持良好的關係,就是因為他們不是臉友。
三、仍然是再三、再三告誡大家,我臉書的廢話不是普通得多。我的前男友某次在我面前直接刪了我的臉書,只因他每天都得接受我的貼文大空襲。你曉得那種滿目瘡痍嗎?所以切記切記,要嘛不要加我,要嘛加了我取消追蹤,不然就不要來跟我披麻帶孝地哭爸我整天都在說廢話。
四、但其實我的廢話還是滿好看的,因為我這個人機伶,語藝也不差,而且重點是我是個有趣的人。你不覺得一天到晚被各種有趣炸到萬祖流方、難保劫難,是件幸好的事嗎?幸好我還能這麼犬儒地嘲弄世界。
Sunday, December 31, 2017
Thursday, December 14, 2017
變形記
計程車沿著海行駛,F與我在後座聊著、搭著。陽光赤焰,日暮時分仍然曬得海面燃燒,灼人。他說:「好奇怪,現在才有離開的感覺。」我看著他,而他繼續說:「好像當初還住在德國,台灣只是短暫的停留。」
我們甚有默契,並不說「回台灣」;移民第二代回哪裡呢?「回」作為一種歸復,我想不出F除了他自身,還有哪裡可以入籍。
他並沒有中心;他的中心是自己。而他自己這麼邊緣。薩伊德。
機場內我推著行李,F的母親與我談話;早先我在F與母親台北的居處同他整理著行李,說笑;因有共同的背景而顯得靈犀,同時,同地,喊出一樣的字句。我們活在隱喻與象徵的世界;他願意讓我進入那間母親(九月母親將前往德國工作)與他的臨時寓所,紙箱堆疊溢至天花板;空間那麼小,而生活可以這樣摺疊。偶爾我看著這些摺紙般的行囊感到疑惑,搬遷四處實際上是種減法的人生,總是與物對峙,丟棄,留著那些緊貼肌膚最近的物事,賸餘的皆是欲望。
直到你立地扎根,莖葉展脈,人才瞬間立體地茁壯;與城胼胝。甚至是帶有侵略性的滲入。
F聯絡新加坡的友人妥當。這些年來真實親近他的人散落於世界各處;Isa 人在西班牙、Nam 在德國、Rita在印尼、寶寶在馬來西亞,而台灣遂成為我。
我駐軍此處,保衛一些什麼。
離開前F主動踏前擁我,我有語無言;並非所有的情事均得以拿語言兌換,總有一些禮物換不出來。總有遊樂場的票券,綑成迷宮,藏在抽屜好幾年。
這次工作簽約就是兩年新加坡的日子;那瞬間我想起浦島太郎。那起合約如木盒魔煙,再見,我仍在政大研所,他則要簽拾另一種生活。
遠處雲塊漂移;生活無非位移,變形,偶爾日頭豔如煉獄,或者兩朵雲相遇哭成一團。我們書寫變形記。我們無常。
我們甚有默契,並不說「回台灣」;移民第二代回哪裡呢?「回」作為一種歸復,我想不出F除了他自身,還有哪裡可以入籍。
他並沒有中心;他的中心是自己。而他自己這麼邊緣。薩伊德。
機場內我推著行李,F的母親與我談話;早先我在F與母親台北的居處同他整理著行李,說笑;因有共同的背景而顯得靈犀,同時,同地,喊出一樣的字句。我們活在隱喻與象徵的世界;他願意讓我進入那間母親(九月母親將前往德國工作)與他的臨時寓所,紙箱堆疊溢至天花板;空間那麼小,而生活可以這樣摺疊。偶爾我看著這些摺紙般的行囊感到疑惑,搬遷四處實際上是種減法的人生,總是與物對峙,丟棄,留著那些緊貼肌膚最近的物事,賸餘的皆是欲望。
直到你立地扎根,莖葉展脈,人才瞬間立體地茁壯;與城胼胝。甚至是帶有侵略性的滲入。
F聯絡新加坡的友人妥當。這些年來真實親近他的人散落於世界各處;Isa 人在西班牙、Nam 在德國、Rita在印尼、寶寶在馬來西亞,而台灣遂成為我。
我駐軍此處,保衛一些什麼。
離開前F主動踏前擁我,我有語無言;並非所有的情事均得以拿語言兌換,總有一些禮物換不出來。總有遊樂場的票券,綑成迷宮,藏在抽屜好幾年。
這次工作簽約就是兩年新加坡的日子;那瞬間我想起浦島太郎。那起合約如木盒魔煙,再見,我仍在政大研所,他則要簽拾另一種生活。
遠處雲塊漂移;生活無非位移,變形,偶爾日頭豔如煉獄,或者兩朵雲相遇哭成一團。我們書寫變形記。我們無常。
Monday, November 20, 2017
好夢不驚
我每次在夜裡同人話別而說出「好夢不驚」時,我真的誠懇的希望你能蝸居在美好的夢中;在不可見的妖魔襲來的時刻,仍有一隻熊寶寶在床頭忽然化身劍士,為你抵抗整個世界如海浪擊來的惡意。我希望「好夢不驚」即是你的人生。我希望,當世界呈現它地獄般的面貌時,你依然找得到可以安身的棲所。我們以善意在地獄裡守望相助。如同班雅明所說,我們身上都帶有一小部分彌賽亞的力量。
Friday, June 23, 2017
署名他人卻仍然給任何一人的情書
讀研究所時,Ch有一陣子很是焦慮,我們會在政大的麥側點菸,他聊起自己多少歲數的人了還執迷不悟地讀一門不可能養活自己的學科,但現在是誰在巴黎為了這門學科泡珍珠奶茶努力地掙生活呢?
他的焦慮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冤親債主來索命一樣沒在跟你罷休的。也因此我們每隔一陣子就會開啟déja vu一樣的對話,應答與談吐都是排練,也是現場演出。若是演唱會,我們是原地巡迴。有好幾次他都若有意識地問:「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每次都聊同樣的事。」
我可能招誰惹誰,朋友若有關係裡的困難、走不過去的情關,大劫臨頭想擋煞,有時就會想起我。我石敢當。
在傾聽的過程有時延續幾日、偶爾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都會聽到對方同你訴說著一樣的事,應該在上次的談話裡,我們便已說過的話題,而也一起想出對策了,怎麼如今人還是像在四百公尺的操場上奔跑,彷彿在前進的路途裡卻什麼地方都到不了,人執迷不悟,想成佛卻不得一偈。
──我很常想起Ch當時歉疚的臉問我,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每次都聊同樣的事。
在焦慮裡,孔雀東南飛,五步一徘徊,誰不是這樣,誰生來是Siri。畢竟我們處理的是情感,不是理智、不是計算。
我在Ch的經驗裡明白的事情是,在等待造成焦慮的困境有所解答的過程裡,會有許多脆弱的時刻。在人忽然化為小心輕放、內有易碎品之身的時刻,你就會起了疑惑,然後對你信得過的人發問,問一樣的問題。
每一次他都需要一個相同的解答,告訴他,給他肯定,說你非隻身一人,你為人所理解。
或者就算無法理解,我的男友也會告訴你,就算我不能明白,不能水落石出,在那麼湍急而視線無法穿越的河水之中,我都在,沉沉地是一粒石頭,在你旁邊。
他的焦慮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冤親債主來索命一樣沒在跟你罷休的。也因此我們每隔一陣子就會開啟déja vu一樣的對話,應答與談吐都是排練,也是現場演出。若是演唱會,我們是原地巡迴。有好幾次他都若有意識地問:「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每次都聊同樣的事。」
我可能招誰惹誰,朋友若有關係裡的困難、走不過去的情關,大劫臨頭想擋煞,有時就會想起我。我石敢當。
在傾聽的過程有時延續幾日、偶爾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都會聽到對方同你訴說著一樣的事,應該在上次的談話裡,我們便已說過的話題,而也一起想出對策了,怎麼如今人還是像在四百公尺的操場上奔跑,彷彿在前進的路途裡卻什麼地方都到不了,人執迷不悟,想成佛卻不得一偈。
──我很常想起Ch當時歉疚的臉問我,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每次都聊同樣的事。
在焦慮裡,孔雀東南飛,五步一徘徊,誰不是這樣,誰生來是Siri。畢竟我們處理的是情感,不是理智、不是計算。
我在Ch的經驗裡明白的事情是,在等待造成焦慮的困境有所解答的過程裡,會有許多脆弱的時刻。在人忽然化為小心輕放、內有易碎品之身的時刻,你就會起了疑惑,然後對你信得過的人發問,問一樣的問題。
每一次他都需要一個相同的解答,告訴他,給他肯定,說你非隻身一人,你為人所理解。
或者就算無法理解,我的男友也會告訴你,就算我不能明白,不能水落石出,在那麼湍急而視線無法穿越的河水之中,我都在,沉沉地是一粒石頭,在你旁邊。
Friday, April 28, 2017
所有格練習
1.
孩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所有格很可能是他們最早學會的文法之一,原因在於它簡單、卻很有用。
我的。最早這詞語是以慾望的形式出現,也就是即便某物不是我的,孩童都很能以這一組詞彙對這世界圍籬、搶劫與剽竊。當所有格第一次被一個人使用時,它與倫理道德無關,它並非在談論某物在應然上乃是屬於、或是關於某人的。
這是屬於我的身體。那是關於我的流言。
但我很小就對我的、你的特別介意,雖然我不曉得為什麼。我自幼就是很安份守己的人,屬於他人的事物我絕對不碰;而若屬於我的,人若取一匙一瓢,我就無法安居樂業。這樣一種你我份際的執著至今還很固執地支撐著我這個人,比如說,人若不經同意拿我一顆乖乖、一片品客,我就不開心,因為我是怎麼樣都不會把筷子伸到別人的便當盒裡。除非他翻了盒蓋,邀我進城,否則城池是城池。
挪威有部吸血鬼電影叫Låt den rätte komma in(Let the right one in),中文翻成《血色童話》,幾年前讓好萊塢翻拍了。在這部電影中,吸血鬼是不能隨便進人的家屋的,除非你邀請他,否則吸血鬼一聲不響地潛入未經邀請的屋內,他就會開始痛苦地流血。這則設定讓整部電影起了一股寓意,挪威原作將這故事說得很淒涼、很美,有其深度,然而在好萊塢的版本裡它毀了。
雖然不明白北歐人到底從哪裡想來這種設定,但關於所有格切分萬物歸屬的應然界限,吸血鬼倒是很真切地體悟了這件事。體悟到什麼呢?就是除了肯定形式的所有格表述,還有否定形式的,不是你的你不能。
所以該部電影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意願。凡屬於他人而不屬於我們的事物,惟有他人展現分享、或餽贈的意願,我們才能使用、或是獲得。
所有格作為表述,比如說「這是我的噗噗」,至少擁有兩種聲稱的意義。一則是實然,說明這是一件已然如此的事實;一則是應然,表示這樣一件事物,在法理上應為如此。最理想的狀態是實然與應然相符,也就是目前這台噗噗由我所有,且由我所有相當合理。
但孩童在使用所有格的時候,有時不過是霸道,他沒要與你在應然與實然之中博奕,他想告訴你的是,他要,我的。那麼關於所有格背後的倫理,我們在往後每一次的說話練習裡,也未必有所省思,也就未必會更加明白。
我們如今長成歲數疊床架屋,或許也沒離我們開始學說話時得遠。人生智慧難保不是海沙屋,你看人老了還是會說很多蠢話與廢話。
2.
國中我留了很長的瀏海與鬢角,很叛逆,儘管我就讀的國中已有相較於其他而寬鬆的髮禁。但有髮禁就是有髮禁,管他寬鬆或嚴酷。我不曉得我留長那些毛鱗片學校到底為什麼要管,被訓導主任在走廊上追逐,逮到後直接拿剃刀削掉過剩的長度,──這件事告訴我,身體是我的,但若要他人明白這道理,你要很剽悍、很剽悍。
當然在往後成長的幾年,就更明白該屬於誰的理據從不自明。人對於該是誰的,又因何理而有權接管原為我的身體、思想、財產或者一生,不一定會有很深刻的思考。
每個人都想干涉你的髮型,連家裡的長輩都不太允許我一名生理男性披掛著演藝男子才較為寬容允許擁有的日本漫畫瀏海。
如果我在當初的社會裡是穿錯了性別dress code不合時宜地出現在各種場合之中,請問我有答應非得參加你們那場party不可嗎?可不可以把我的身體還給我,或至少與我討論干涉我人生與自尊心的正當性,到底是什麼?
活到快三十歲了,我面對當前對同志仍不夠友善的社會,都覺得我的人生難道不能好好還給我,那畢竟是我的美勞;而且關於自我實踐的創作,我沒有想要參加你的有獎著色比賽。
或許關於所有格,我該再點明的是,人聲稱所有時,並非每一次每一次,都重啟對倫理的思考。──更多時候,每當有人分配出我的或你的,那是權力的展現,背後有虎虎的銳氣千條盡出,像鳳梨閃耀地劃破你的嘴。
結果到頭來即便成人了,人還是很有很有機會,使用所有格,但離孩童時的一股任性,那麼相似,那麼疊影,像是閃光。
3.
去年昨天是我媽媽中風的第一天,她下午開始感到暈眩,五點躺在一樓客廳的沙發小眠,近七點終於發覺半身麻痺、暈眩,嘴角歪斜,肢體無力。我隨救護車跟著媽媽來到高雄醫學院,當天沒診斷出腦中風,高醫強烈建議我們返家休養;所以打了兩罐止暈劑的母親仍在強烈的暈眩與無力之中,被爸爸與我扛回家睡了一晚。
翌日中午媽媽狀況更糟,我又叫了一次救護車,再把人送回高醫。
媽媽後來治療與靜養的時日裡逐漸生出一股不滿,質疑高醫當天對病患的處置很可能不夠穩當,在較能與失控的身體共處並重掌精準後,我們就對高醫發起醫療疏失審查了。
最後一次協調會場上,律師給了媽媽兩個方案,簡單來說,若要高醫承認疏失,我們就得自行舉證並走法院一途,對我們來說很可能到最後仍然什麼都沒有。我爸就開口了,說我們談個條件和解,儘管高醫不承認他們在當天專業不夠因此未能即時生出中風的懷疑,至少可以要求高醫對服務不周做出道歉,包個紅包給人算是安慰與祝福。
嗯嗯。我爸站出來為我媽做了一個決定,一個不屬於他的決定。
小學時候異性間同席在桌上刻出來的那條線你曉得嗎?我爸就是踰越了那條線,哪隻手過了先剁哪隻手。我當時就是感應到這件事,要老爸停一下,重新把問題丟回去給我媽。
我媽低頭想這件事,像認輸一樣不甘心地掉下眼淚。她願意和解,用高醫能接受且不損害招牌但其實沒什麼意義的條件,承諾此後不會提告也收了吉祥數字的紅包。
沒人可以擅自為母親決定接下這樣的羞辱,饒是羞辱在所難免,也都不是我的父親有權踰越可事先托球設局。
我的父親在當時對於所有格不夠敏銳,才在不該是他的回合,下一張牌。
4.
我肚子餓了,想去覓食,然後打一場電動。希望於此胡謅的所有格省思,能為大家祈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孩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所有格很可能是他們最早學會的文法之一,原因在於它簡單、卻很有用。
我的。最早這詞語是以慾望的形式出現,也就是即便某物不是我的,孩童都很能以這一組詞彙對這世界圍籬、搶劫與剽竊。當所有格第一次被一個人使用時,它與倫理道德無關,它並非在談論某物在應然上乃是屬於、或是關於某人的。
這是屬於我的身體。那是關於我的流言。
但我很小就對我的、你的特別介意,雖然我不曉得為什麼。我自幼就是很安份守己的人,屬於他人的事物我絕對不碰;而若屬於我的,人若取一匙一瓢,我就無法安居樂業。這樣一種你我份際的執著至今還很固執地支撐著我這個人,比如說,人若不經同意拿我一顆乖乖、一片品客,我就不開心,因為我是怎麼樣都不會把筷子伸到別人的便當盒裡。除非他翻了盒蓋,邀我進城,否則城池是城池。
挪威有部吸血鬼電影叫Låt den rätte komma in(Let the right one in),中文翻成《血色童話》,幾年前讓好萊塢翻拍了。在這部電影中,吸血鬼是不能隨便進人的家屋的,除非你邀請他,否則吸血鬼一聲不響地潛入未經邀請的屋內,他就會開始痛苦地流血。這則設定讓整部電影起了一股寓意,挪威原作將這故事說得很淒涼、很美,有其深度,然而在好萊塢的版本裡它毀了。
雖然不明白北歐人到底從哪裡想來這種設定,但關於所有格切分萬物歸屬的應然界限,吸血鬼倒是很真切地體悟了這件事。體悟到什麼呢?就是除了肯定形式的所有格表述,還有否定形式的,不是你的你不能。
所以該部電影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意願。凡屬於他人而不屬於我們的事物,惟有他人展現分享、或餽贈的意願,我們才能使用、或是獲得。
所有格作為表述,比如說「這是我的噗噗」,至少擁有兩種聲稱的意義。一則是實然,說明這是一件已然如此的事實;一則是應然,表示這樣一件事物,在法理上應為如此。最理想的狀態是實然與應然相符,也就是目前這台噗噗由我所有,且由我所有相當合理。
但孩童在使用所有格的時候,有時不過是霸道,他沒要與你在應然與實然之中博奕,他想告訴你的是,他要,我的。那麼關於所有格背後的倫理,我們在往後每一次的說話練習裡,也未必有所省思,也就未必會更加明白。
我們如今長成歲數疊床架屋,或許也沒離我們開始學說話時得遠。人生智慧難保不是海沙屋,你看人老了還是會說很多蠢話與廢話。
2.
國中我留了很長的瀏海與鬢角,很叛逆,儘管我就讀的國中已有相較於其他而寬鬆的髮禁。但有髮禁就是有髮禁,管他寬鬆或嚴酷。我不曉得我留長那些毛鱗片學校到底為什麼要管,被訓導主任在走廊上追逐,逮到後直接拿剃刀削掉過剩的長度,──這件事告訴我,身體是我的,但若要他人明白這道理,你要很剽悍、很剽悍。
當然在往後成長的幾年,就更明白該屬於誰的理據從不自明。人對於該是誰的,又因何理而有權接管原為我的身體、思想、財產或者一生,不一定會有很深刻的思考。
每個人都想干涉你的髮型,連家裡的長輩都不太允許我一名生理男性披掛著演藝男子才較為寬容允許擁有的日本漫畫瀏海。
如果我在當初的社會裡是穿錯了性別dress code不合時宜地出現在各種場合之中,請問我有答應非得參加你們那場party不可嗎?可不可以把我的身體還給我,或至少與我討論干涉我人生與自尊心的正當性,到底是什麼?
活到快三十歲了,我面對當前對同志仍不夠友善的社會,都覺得我的人生難道不能好好還給我,那畢竟是我的美勞;而且關於自我實踐的創作,我沒有想要參加你的有獎著色比賽。
或許關於所有格,我該再點明的是,人聲稱所有時,並非每一次每一次,都重啟對倫理的思考。──更多時候,每當有人分配出我的或你的,那是權力的展現,背後有虎虎的銳氣千條盡出,像鳳梨閃耀地劃破你的嘴。
結果到頭來即便成人了,人還是很有很有機會,使用所有格,但離孩童時的一股任性,那麼相似,那麼疊影,像是閃光。
3.
去年昨天是我媽媽中風的第一天,她下午開始感到暈眩,五點躺在一樓客廳的沙發小眠,近七點終於發覺半身麻痺、暈眩,嘴角歪斜,肢體無力。我隨救護車跟著媽媽來到高雄醫學院,當天沒診斷出腦中風,高醫強烈建議我們返家休養;所以打了兩罐止暈劑的母親仍在強烈的暈眩與無力之中,被爸爸與我扛回家睡了一晚。
翌日中午媽媽狀況更糟,我又叫了一次救護車,再把人送回高醫。
媽媽後來治療與靜養的時日裡逐漸生出一股不滿,質疑高醫當天對病患的處置很可能不夠穩當,在較能與失控的身體共處並重掌精準後,我們就對高醫發起醫療疏失審查了。
最後一次協調會場上,律師給了媽媽兩個方案,簡單來說,若要高醫承認疏失,我們就得自行舉證並走法院一途,對我們來說很可能到最後仍然什麼都沒有。我爸就開口了,說我們談個條件和解,儘管高醫不承認他們在當天專業不夠因此未能即時生出中風的懷疑,至少可以要求高醫對服務不周做出道歉,包個紅包給人算是安慰與祝福。
嗯嗯。我爸站出來為我媽做了一個決定,一個不屬於他的決定。
小學時候異性間同席在桌上刻出來的那條線你曉得嗎?我爸就是踰越了那條線,哪隻手過了先剁哪隻手。我當時就是感應到這件事,要老爸停一下,重新把問題丟回去給我媽。
我媽低頭想這件事,像認輸一樣不甘心地掉下眼淚。她願意和解,用高醫能接受且不損害招牌但其實沒什麼意義的條件,承諾此後不會提告也收了吉祥數字的紅包。
沒人可以擅自為母親決定接下這樣的羞辱,饒是羞辱在所難免,也都不是我的父親有權踰越可事先托球設局。
我的父親在當時對於所有格不夠敏銳,才在不該是他的回合,下一張牌。
4.
我肚子餓了,想去覓食,然後打一場電動。希望於此胡謅的所有格省思,能為大家祈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